于滨美国文博大学政治系教授、上海美国学会资深研究员
-
FBI的第一板斧使希拉里如释重负,民调一路领先。FBI的第二板斧使最后冲刺的女强人猝不及防,顿失动力。一时间,美国选局和股市都持续震荡。而“临门一脚”的第三板斧却砸在川普头上,几乎唾手可得的白宫,又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之物。
阅读
-
日本历史观的错乱,既非始于今日,也不是右翼的专利,而是一个渐进和全方位的过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历史观的迷失和混乱就已经无可救药,这甚至包括一些左翼和所谓和平主义者。与此同时,日本官方也不断以各种方式使日本成为所谓“正常国家”。
阅读
-
六十余年来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反思呈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美国朝野的朝战“集体遗忘症”,另一方面则是军事史学界的“朝战研究疲劳症”。这两个极化现象至今仍在影响美国朝野的对朝观念和政策。美国公众对朝战的认识仍在低水平上徘徊。
阅读
-
克里在北京可以否认军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狠话”,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多少约束力,可能就由不得克里了。就在美国军方透过媒体放话一天前,美国海军滨海战斗舰沃思堡号已经驶近中国控制的南威岛,中国海军的盐城号导弹护卫舰紧随其后。中美间“猫与老鼠”的游戏已经开场了。
阅读
-
由于中国问题在美国政治中的高度敏感性,主流学者在选前和选战期间一般都少说或不说。沈氏为何在2016年大选前夕挑起中国话题,且语不惊人死不休?要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并非不合理的假说是,沈文的真正着眼点是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
阅读
-
距离日本无条件投降已过去69年,但日本右翼仍在美化“慰安妇”制度。本文作者借鉴英国讽刺文学大师斯威夫特,通过反讽的笔法指出,根本无法与日本就此达成谅解,只能将侵略者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