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导弹已落下,普京该怎么办
俄罗斯处于困境之中,乃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要忘记这是一个曾经在拿破仑、希特勒的大军压境之下,艰苦搏斗而绝地反击,最终彻底打败对手的民族。这样一种禀赋充分体现于本次总统大选的激昂民意之中,俄罗斯民意对普京的拥戴,远远超过我们媒体上的表述。[全文]
-
普京高票当选,国际对手们“帮”了大忙
俄罗斯选民印象十分深刻的,乃是奥巴马十分藐视地把俄罗斯称为“地区国家”,而且,还把普京几乎与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埃博拉病毒列为齐名的“三害”之一。英国特蕾莎·梅首相尤其是在一个关键时刻,“帮”到了点子上。[全文]
-
又见俄大选(下):普京亲口向我解释“政治保守主义”
我问普京,如何解释“政治保守主义”?他说,这完全不意味着开倒车或固步自封,恰恰相反,是要从历史积累中发掘最优厚的资源,如爱国主义、保护家庭等价值观念,使这些社会基因能跟现代化目标联系,推动现代化发展。[全文]
-
又见俄大选(上):与普京交往12年,未见他“老去”
从这么多年的交往当中,我觉得他依然保持着我十二年前见他时的精神状态,包括他的反应能力。2017年,有学者在瓦尔代会议上提问普京“该如何教育特朗普总统”,普京马上放下耳机纠正,“特朗普是美国人民选出的总统,我们要对他表示尊重。”[全文]
-
俄罗斯自由派反省:自己的话语体系在哪里?
在观网年度论坛下午的自由讨论中,冯绍雷对于政治理论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中国和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正在欧洲前共产党国家内受到广泛关注。俄罗斯自由派也在批评90年代的俄国精英,危机当头却只会左顾右盼,缺乏自主的理论话语系统。这也是普京上台、自由主义阵营衰落的一个原因。[全文]
-
比起担心中国,远东西伯利亚更不信任俄罗斯中央政府
西伯利亚那些主管的官员,甚至一些最权威的院士,在大会上有人问他,中国威胁论还存在嘛?他说,我告诉你一个统计数据,中国威胁论在远东存在度在31%至32%,但是,远东西伯利亚的人对中央政策说:“你们不是为了要让我们过好日子。”[全文]
-
面对不爱谈经济的俄罗斯,中国如何打交道?
12月30日,在观察者主办的年度论坛《2018,中国与世界新时代的样子》中,各位专栏作者与学者各抒己见,共同描绘了新的一年中国与世界新时代模样。[全文]
-
面对不爱谈经济的俄罗斯,中国如何打交道?
中俄明明存在着巨大的战略合作潜能,但为何就是难以推动?一来,这不仅是双边关系问题,还牵涉到国际关系中的社会学层面。再者,中国更注重经济,俄罗斯则期待国际政治合作,俄罗斯人的强项是有政治想象力,能设计形而上的概念。因此,在这种困局下,我们新一代人能不能做出改变,发挥想象力,走出一条新路。[全文]
-
普京83%的支持率说明了什么?
在今年刚结束的瓦尔代论坛上,俄罗斯一位著名评论家当面问普京:与往年不同,今年没有人就您是否参选总统提出问题,您觉得是否会有一个女性担任总统呢?普京略带幽默而迅速地回应:在俄罗斯什么都有可能!一位欧洲学者马上侧耳对我说:看来,普京参与和当选已经没有悬念了。[全文]
-
面对俄罗斯,中国一点都不摆阔
伦敦战略研究所专家最近完成的正式报告,对中俄关系的描述比中国学者写得还好。中国一点都不摆阔,中国人从来没有拿自己的地位说事,相反有机会就积极地妥协、协商,碰到问题两国首脑走到一起商量,冷静、平等地处理两国关系。这才是真正的新型大国关系。[全文]
-
从中俄军演看变化万千的世界
正当西方媒体热炒波罗的海中俄军演时,尽管面临 “通俄门”的重重压力,特朗普还是明确宣布,停止美国中情局在叙利亚战场上对于反对派的支持。美俄之间停止对抗,降低冲突烈度,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远不意味着等同于美俄联手遏制中国。[全文]
-
第21次“习普会”:中俄战略合作,连英国人都佩服
当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唱衰欧盟,宣布北约“已经过时”的时候;当英国匆匆忙忙从欧盟脱离的时候,俄罗斯与中国正在热议如何将“一带一路”与俄罗斯作为主角的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对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各界人士对于发展与俄罗斯合作的热情在持续提升。[全文]
-
面对“一带一路”被老外问得最多的问题,我这样回答
“一带一路”应该在哪个国际领域首先实现突破?如何看待“一带一路”的国际定位?将会促成怎样的一个未来国际体制?这是笔者近来在国际交往中被提问最多的问题。“一带一路”的实践已远远走到学术与理论的前面,迫切要求我们及时交出既具有战略远见,又富于创新精神的答卷。[全文]
-
中美俄三角“等腰”变“等边”?特朗普扳得动吗
美国与中、俄两家关系都有问题,在“三边”中处于类似于等腰三角形上相对不利的一个端点,而中国和俄罗斯,至少都把对方视为最可靠的战略伙伴和朋友。现在特朗普想将中美俄重新再拉回到相对稳定的类似于等边三角形的结构。[全文]
-
莫斯科出租车司机对我说:“中俄一定要合作”
这几天在莫斯科工作,讲课,也参加了不少会见和会议,所以与各方面的人接触很多。在出租车、在地铁上,可以相当频繁地听到普通俄罗斯人对中俄关系的正面评价。出租车司机会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中俄一定要合作”。年轻的学子会对我说,“很想到中国去看看”。一位休假中的女性基层官员甚至对我说:“中俄一联手,谁都不怕了”。[全文]
-
《中俄联合声明》表明伙伴关系不封顶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25日对北京的访问,按理是一次例行的双边国事访问。但是,人们从普京所率领的几乎囊括所有重要阁僚、有各界重要代表性人物参与的庞大代表团,从本次来访所签署的30多个重要协议、特别是从双方《联合声明》所书写的重要内容中,感觉到了本次普京来访的非同寻常。[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