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问西东》对清华传统的片面呈现 ——兼论民国精神的凋零
清华大学的抗日传统,并非只有以“沈光耀”为代表的“贵族抗战”这一脉,还有同等重要、而又风格迥异的另外一脉。很遗憾,影片对这一脉只字不提,也正因此,影片呈现给观众的就不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清华精神或传统,而是一种片面的、不完整的清华精神或传统。[全文]
-
毛振华雪地鸣冤,真的都赖亚布力管委会吗?
继“投资不过山海关”之后,甚至有说“沈阳五年来没有外来企业来投资”的。这怎么可能?去年九月份我刚去过盘锦,发现近几年来其吸引的外来投资数以千亿元计,投资者包含国企、私企、外企。依靠外来投资,盘锦正在迅速崛起为重要的化工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粮储基地。那些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他们到过山海关外吗?[全文]
-
中国应追随特朗普减税脚步?可别掉进某些人的陷阱里了
针对美国读者时,金融时报刊发社论《只“济富”的美国税改法案》等系列文章,正确地指出减税只是对富人的变相补贴,对提振经济则毫无帮助。可是当针对中国时,多年以来,金融时报却一直鼓励中国进行减税,尤其是去年特朗普当选以来更是如此。[全文]
-
从新农合与免费透析看中国医疗进步
令人吃惊的是,明明胡颂文已于2012年7月申请了低保,并于8月加入了新农合(2013年起正式享用),以此来解决自己的透析费用。但是,2013年1月才发表的《钢的肾》对此却只字不提,仍旧借胡颂文来渲染“大部分中国人无力负担透析费用”的不实之言。[全文]
-
这几年为什么很少提“希望工程”了
在贵州铜仁市参观时,宣传部的一位干部告诉我,全市2014-2015年两年间建成了2005所山村幼儿园,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3年的45%提高到2015年的85%;农村孩子交六七十块钱,就可以在幼儿园呆一学期,还包括每天一顿免费午餐。[全文]
-
“脱贫攻坚”为何没能成为舆论热点
中国的不少媒体人与学界人士常比企业老板带有更多的“血汗工厂”的气质。日常摆出为民请命的架势,抱怨政府忽视民生,但是一到具体实践,却对政府做的有利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甚至还主动制造舆论,误导或诱使政府去做损害民生的事情。[全文]
-
“脱贫攻坚”为何成不了舆论热点
商业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连形式上的热情都没有,对脱贫攻坚的反应始终很冷淡,尤其像财经类媒体,竟然也很少涉及这一话题,好像将近一亿人的脱贫与经济、与“财经”无关似的。因为它们深受“新自由主义”教条的影响,崇尚“小政府大社会”的逻辑。[全文]
-
私企税负远低于国企,这是中国经济的基本事实
所有国企——包括金融类与非金融类的——纳税总额,估计达到甚至可能超过中国每年纳税总额的一半。许多人认为,国企纳税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国企享受到了巨额补贴,如巨额的低息贷款,令国企享受了远低于私企的融资成本。事实果真如此吗?[全文]
-
环保整改成了场“运动”,谁的锅?
为了治理雾霾,他们要求政府不惜降低经济增速;等到政府如其所愿压低了经济增速,他们又说中国经济要完了;自去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止跌回升,他们又说这不行,这加重了雾霾。他们到底要什么?[全文]
-
经济“降速提质论”、“消费拉动论”非常可疑
实体经济困难不能怪工资高、税负重,根子在经济下行。中国要理直气壮地追求稳增长这一目标,要坚持做大蛋糕,实体经济才能同步繁荣,才有可能实现提质增效而不是降质减效。以往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虽有弊端,但利远大于弊。经济不增长,减税降工资也于事无补。[全文]
-
中国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从云南临沧考察说起
近几年,部分舆论一直在向社会灌输:随着经济高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化,中国的发展方式根本不可持续。然而,笔者最近在云南、西藏等地的考察发现,现实正一步步击破这些似是而非的谎言。[全文]
-
媒体的选择性义愤填膺何时休?
一位网友调侃得好:“现在一个企业出了事故,判断其是国企还是私企的办法非常简单:铺天盖地报道痛骂的就是国企,一声不吭或很快没声音了的就是私企。”最有趣的是,中国的许多媒体口头上、原则上标榜支持私企,可是实际操作中却都在鼓吹支持令私企陷入困境的经济政策。[全文]
-
居民收入跑输GDP,消费驱动还灵吗
今年以来,居民收入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跑输GDP。这一事实证明,最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之后所盛行的说法:“降速提质”与“GDP慢下来不要紧,收入会照样跑赢GDP”之类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全文]
-
你们能举出一例杀医案件,是医疗体制所致吗?
又有一名医生被打死了。5月18日下午,数名男子带着一名儿童来到湖南邵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就诊。医生王俊正在做着手术,说该儿童伤情并不严重,等做完手中的手术后再来处理孩子的伤口。这几个人不乐意了,就围殴王俊医生。这是中国杀医暴行中最新的令人发指的一幕。这根本不是什么“医患冲突”,这也与医疗体制无关,这就是行凶杀人,这就是纯粹的刑事案件。[全文]
-
还在说号贩子是因为公立医院垄断?不能上当!
中国医疗领域早已全面放开,充分实现了市场化,就数量而言,早在数年前,就有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各占半壁江山之说。而大多数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每日人头攒动,大多数私立医院门可罗雀,这非但跟垄断不沾边,反而是市场竞争或患者自发选择的结果。媒体人天天埋汰公立医院,为私立医院鸣冤叫屈,可生病的时候,有几个去找某某系大夫的?[全文]
-
《老炮儿》们,别当炮灰!
《老炮儿》的反腐叙述太表面化、简单化了,没能进一步反映出前述更深层、更多面的事实来。反观《私人订制》,在坚决主张反腐的同时,没有局限于大而化之地喊两句“官民对立”的口号,不仅批判了贪腐官员,对某类“先富集团”也没有留情面。[全文]